邵东市文化馆践行“湖南精神”楷模自主创新能力先锋
湖南省邵东市是国家一级文化馆,这里拥有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团队,几代人的努力,使这个坐落在湘中腹地的国家公益性文化单位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在现任馆长黄一骏同志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己任,做践行“湖南精神”楷模,当自主创新能力先锋。近几年来主办、承办和协办了各类重大专题、节日性文艺活动上百场,还经常深入学校、部队、农村、街道、企业演出、辅导各类文化活动。他们组建的文化馆艺术团和花鼓戏小分队曾经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百佳农村民间剧团”称号。
一、深入基层服务百姓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十几年来,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该馆自编自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上百个,在全县26个乡镇社区巡回演出。为落实省委宣传部和省妇联倡导的“美德进农家”活动,该馆还曾经在地处320国道旁的宋家塘村试点开展群众参与的文艺展演,不少村民全家登台献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农民兄弟的一致好评。
邵东市文化馆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努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效显著。2011年6月,该馆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热心服务群众先进基层文化单位,是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单位。
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邵东市文化馆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狠抓艺术创作,在音乐、舞蹈、摄影、戏剧、曲艺、文学等行当的创作守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音乐作品《打工的阿哥回山寨》、摄影作品《弄潮》等4件作品分别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2篇论文获2003年文化部和中国群文学会论文最高奖,10余件摄影作品在国家、省各类大赛中获奖。2011年10月30日,喜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文化馆”称号的市文化馆“五下乡”小分队又在该县界岭乡吉星村和斫曹乡唐家岭村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五下乡”活动,活动所到之处,百姓拍手称赞。
该馆今年将国家授予的殊荣作为前进中的动力,坚持“编本地节目唱本地戏”,每到一地都免费献上有关政策、法律、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精神食粮。日前,“五下乡”小分队已给13个乡镇的父老乡亲送去了政府的关怀,深受村民们好评。
二、只有顺应时代要求 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以来,无论馆里领导班子怎样变化交替,他们始终坚持开展“以文补文”和少儿艺术培训活动;建成了集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培训为一体的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分别在4个乡镇中心小学设立了艺术教育辅导基地,先后培训学员10000多人次,从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走出的少年儿童不仅成为了学校、班会文艺活动的骨干,也成了各类文艺演出活动的亮点。在文化馆接受培训的学生有36人已分别考入中国戏剧学院等各类艺术院校,有100多名学员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
三、率先实施免费开放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文化馆免费开放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2011年9月21日下午,邵东市文化馆率先免费向社会开放,当日举行了“免费开放”启动仪式。从那时起,该市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场地与文化设施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设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项目有:中老年舞蹈培训、中老年声乐、少儿美术、少儿舞蹈、少儿器乐等各类培训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类知识讲座。此外,该馆的音乐室、多功能排练室、舞蹈室、琴房、多媒体室等也同时对外免费开放。开放首日,有200余名中老年朋友参加了中老年舞蹈与中老年声乐培训班,1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了少儿舞蹈、美术、电子琴培训班。当老百姓问及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样为群众无偿提供服务时,馆员们平实地告诉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湖南精神”是当代文化建设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眼下,一部分人崇拜外国文化,我们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国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我们坐拥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却为欧美文化所影响,甚至有一部分人因此而否定中华文化,这是一个非常荒唐、幼稚而可怕的现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来一直绵延下去,就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一致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而今一些人数典忘祖,盲目崇拜,如此作为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先祖先? 如果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戛然而止,且为其他文化所吞噬,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外来文化我们可以借鉴,但借鉴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本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如果全盘照搬,那么中国还是中国吗?
邵东市文化馆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能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和自主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践行“湖南精神”楷模 当自主创新能力先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总之,科学发展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主题,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精神,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只有把西域文化特色塑造好,传播好,才能使文化真正得到大发展,大繁荣。
自主创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只有坚持创新精神,才能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繁荣,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
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自主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才能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才能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迅速建成。
十七届六中全会告诉我们,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破解,我们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推进文化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始终赢得人民,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六中全会清晰标定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这就深刻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只有坚持以自主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日可待,中国文化必定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绽放更加夺目璀璨的光华。
一、深入基层服务百姓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十几年来,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该馆自编自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上百个,在全县26个乡镇社区巡回演出。为落实省委宣传部和省妇联倡导的“美德进农家”活动,该馆还曾经在地处320国道旁的宋家塘村试点开展群众参与的文艺展演,不少村民全家登台献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农民兄弟的一致好评。
邵东市文化馆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努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效显著。2011年6月,该馆被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热心服务群众先进基层文化单位,是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单位。
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邵东市文化馆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狠抓艺术创作,在音乐、舞蹈、摄影、戏剧、曲艺、文学等行当的创作守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音乐作品《打工的阿哥回山寨》、摄影作品《弄潮》等4件作品分别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2篇论文获2003年文化部和中国群文学会论文最高奖,10余件摄影作品在国家、省各类大赛中获奖。2011年10月30日,喜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文化馆”称号的市文化馆“五下乡”小分队又在该县界岭乡吉星村和斫曹乡唐家岭村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五下乡”活动,活动所到之处,百姓拍手称赞。
该馆今年将国家授予的殊荣作为前进中的动力,坚持“编本地节目唱本地戏”,每到一地都免费献上有关政策、法律、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精神食粮。日前,“五下乡”小分队已给13个乡镇的父老乡亲送去了政府的关怀,深受村民们好评。
二、只有顺应时代要求 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以来,无论馆里领导班子怎样变化交替,他们始终坚持开展“以文补文”和少儿艺术培训活动;建成了集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培训为一体的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分别在4个乡镇中心小学设立了艺术教育辅导基地,先后培训学员10000多人次,从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走出的少年儿童不仅成为了学校、班会文艺活动的骨干,也成了各类文艺演出活动的亮点。在文化馆接受培训的学生有36人已分别考入中国戏剧学院等各类艺术院校,有100多名学员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
三、率先实施免费开放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文化馆免费开放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2011年9月21日下午,邵东市文化馆率先免费向社会开放,当日举行了“免费开放”启动仪式。从那时起,该市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场地与文化设施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设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项目有:中老年舞蹈培训、中老年声乐、少儿美术、少儿舞蹈、少儿器乐等各类培训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类知识讲座。此外,该馆的音乐室、多功能排练室、舞蹈室、琴房、多媒体室等也同时对外免费开放。开放首日,有200余名中老年朋友参加了中老年舞蹈与中老年声乐培训班,1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了少儿舞蹈、美术、电子琴培训班。当老百姓问及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样为群众无偿提供服务时,馆员们平实地告诉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湖南精神”是当代文化建设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眼下,一部分人崇拜外国文化,我们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国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我们坐拥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却为欧美文化所影响,甚至有一部分人因此而否定中华文化,这是一个非常荒唐、幼稚而可怕的现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来一直绵延下去,就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一致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而今一些人数典忘祖,盲目崇拜,如此作为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先祖先? 如果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戛然而止,且为其他文化所吞噬,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外来文化我们可以借鉴,但借鉴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本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如果全盘照搬,那么中国还是中国吗?
邵东市文化馆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能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和自主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践行“湖南精神”楷模 当自主创新能力先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总之,科学发展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主题,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精神,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只有把西域文化特色塑造好,传播好,才能使文化真正得到大发展,大繁荣。
自主创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只有坚持创新精神,才能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繁荣,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
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自主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才能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才能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迅速建成。
十七届六中全会告诉我们,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破解,我们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推进文化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始终赢得人民,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六中全会清晰标定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这就深刻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只有坚持以自主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日可待,中国文化必定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绽放更加夺目璀璨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