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让传承的生物链弥久长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活瑰宝”。近年来,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展公共文化优质服务、繁荣兴旺群众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决战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们记住乡音乡愁乡韵,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无穷的魅力、无限的生机。
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共邵东市委、邵东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共邵东市委宣传部、邵东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邵东市文化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遵循“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实施“四项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同时,推出“五种方法”:一是收集保存。广泛进行非遗普查、挖掘工作,然后用文字、影像等方式进行收集保存,建立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二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形成从上到下的一个保护体系,将国家的政策措施传达到各级各部门,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三是认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形式,其载体是人,因此加强了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每年举办非遗项目师带徒培训班和召开非遗研讨会。四是建设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尽可能本真性地进行传承,建设生态保护区,实现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五是宣传展览展示。让非遗传承在公共场所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现,如:非遗音乐传承人登台演出、非遗技艺人现场表演制作过程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展成为团体的形式,增大了文化的传承性和影响力。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城区和乡村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展览展示活动。
推开历史大门,追溯昭阳记忆。领略民族魅力,彰显非遗风情。至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个,其中省级2个:邵东木偶戏、邵东花鼓戏;市级(邵阳市)6个:邵东傩戏、邵东扁担戏、邵东洪桥祭祀、邵东祁剧、邵东中湘刘氏武术、邵东手狮舞;县级(邵东市)13个:邵东坝上长龙、邵东车马灯、邵东毛狮舞、邵东木根雕技艺、邵东黄花菜制作技艺、邵东佘田桥豆腐制作技艺、邵东仙槎桥菜刀制作技艺、邵东仙槎桥剪刀制作技艺、邵东仙槎桥剃刀制作技艺、简家陇扎菜制作技艺、邵东太一武术、曾氏铁铺传统技艺、邵东大羊草龙。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邵阳市)5人、县级(邵东市)18人。

邵东车马灯历史悠久,是邵东民间的传统小戏,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融入当地的传统花鼓调,逐步发展成为流行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车马灯。这种表演形式在建国初期十分流行。主要分布于野鸡坪、佘田桥、杨桥、水东江、灵官殿、火厂坪、简家陇、周官桥、砂石等乡镇,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据传这个习俗是朱元璋“血洗湖南”后,随南迁邵的江西人带过来的,只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糅合了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间曲调,表演形式更具湘中的地域特色。
车马灯又叫走马灯,一支车马灯队伍全套配齐达96人,有的超过100人。车马灯由若干盏(通常36盏)上面带框罩、下面连举把的马灯组成,另加传统戏班配套。表演前有两骑马老生,后有两驾花车,由两名短衣车夫推着,车内各坐一名花旦舞花扇、唱花鼓。邵东车马灯曲调有《十打》《十送》《拜年调》《 磨豆腐》《绣麒麟》《孟姜女》《闹五更》《四门求财》《四季观花》《五更陪郎》《五更留郎》《五更子溜》《十月子飘》《十个果子》《十双鞋子》《十月探妹》《十月望郎》等。表演的主题是四季耕作和民间风俗。除走马灯窜出“九曲黄河”“滚簟子”“四角定子”“8字阵”“半边月”“大开门”等外,还有“跳加官”“捡红包”和“打课子”等段子,用锣鼓、二胡、唢呐等乐器伴奏。
邵东车马灯,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三国时候刘备率领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典故。车马灯里红脸黑脸的丑角,对应的就是关羽、张飞,“四哥哥”原型是赵云。两位“车子姑娘”,对应的是刘备二位夫人。举马灯的,对应当年打着火把的士兵。车马灯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邵东极为盛行,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015年5月,邵东县人民政府公布将“邵东车马灯”列为第三批邵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6年至2019年,连续举办了四届“邵东(县)市民俗文化闹元宵展演活动”,“邵东车马灯”等在昭阳广场精彩表演,成为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2020年至今,由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此项品牌民俗文化活动被迫中断。2022年正月,邵东市野鸡坪镇黄家村车马灯耍起来了,热闹了乡村和城市,温暖了村民和市民,让这个春节增添了芳香浓郁的年味。冬雪梅中尽,春风柳上来。“邵东车马灯”的生命在昭阳大地上又得以延续……
多才多艺、文韬武略、德艺双馨的唐志平,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东车马灯”代表性传承人,邵东市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邵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邵东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其诗歌、歌词发表于《诗刊》《词刊》《诗潮》《草原》《辽河》《湖南文学》《延河诗歌特刊》等文学期刊,出版文学专著《乡风四味》等。

1983年秋,刚满19岁、在当时的野鸡坪乡锦河小学当“孩子王”的唐志平,从当地信用社贷款500元到供销社买了32盏马灯,与堂兄一起跑到山上砍下30多棵小树做马灯把,2根楠竹做马头和排灯、提笼,再到村子里招兵买马,多次游说俊俏的姑娘、英俊的少年,再请会唱花鼓戏的伯父唐新家、父亲唐星照当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学唱小调、学打锣鼓、学奏乐器、学窜马灯等。通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后,一群充满朝气的车马灯队伍浩浩荡荡,彩灯如龙、彩车翩跹,婀娜起舞的仙女们融合湖南特色的民俗习惯与民间曲调,加上绚丽多彩的走马灯,所到之处,皆是掌声如潮、轰动一时。当时演“花子”的唐志平及表兄宁玉良更是与妙龄女粉丝喜结良缘。《西游记》《白蛇传》《老汉背妻》《刘海砍樵》《桃源盘洞》《冬姑娘过渡》《毛国金打铁》《四仙姑下凡》《姜太公钓鱼》《韩湘子化斋》等经典故事通过他们的幽默风趣的诙谐演绎,邵东老百姓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86年正月初八晚,唐志平到野鸡坪乡政府耍灯时,他摇着彩扇大摇大摆地上场,脱口而出:“莫敲锣、莫打鼓,听我花子讲几句。我是一个大老粗,从小冇有读过书。父母送我去读书,捉到麻怪学阉猪。如今上场来打岔,搜肠刮肚讲不出。有人笑我‘二百五’,有人骂我‘老糊涂’。马灯耍到乡政府,硬着头皮讲几句。乡政府,我清楚,里面住的是干部。年年工作搞得好,名字上了光荣簿。带领人民勤创业,帮助百姓来致富……”一溜“段子”数出来,在场的乡干部听得乐呵呵的。
然而,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随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对农耕文明接踵而至的强烈冲击,“邵东车马灯”市场急剧萎缩。随着南下打工浪潮,村子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相继离开了野鸡坪黄土坝,美丽的花旦们也已出嫁,英俊的少年郎另闯出路。由于车马灯队伍人数最低得有50人至60人以上,并且每人都得有一定的专业性,黄土坝车马灯勉强撑到了2000年不得不解散,而这也成了唐志平心头多年的伤与痛。
2022年元月6日上午,唐志平接到邵东市文化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的通知,要将车马灯耍起来。他欣然应允、付诸行动,勇担责任、义不容辞,购置道具、置办行头,多方奔走,喊亲戚,找伙伴,组织了70多人的队伍,一定要让车马灯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春节生活。是月,在野鸡坪镇黄家村,为喜迎虎年新春,所有演职人员进行车马灯排练。走进新时代,车马灯已由过去的松脂灯、蜡烛灯、煤油灯换成充电灯,由过去唱戏讨彩头变成文化娱乐。一盏盏马灯、一曲曲小调、一场场小戏、一阵阵锣鼓、一次次演练、一张张笑脸,透露出幸福快乐,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流动春晚喜乐百姓,今朝岁月鲜花正艳。正月初三晚6点18分,唐志平带领野鸡坪镇黄家村车马灯队在黄家村孝义组宁北平家浩浩荡荡出灯……当晚9点,车马灯队在完成黄家村乡贤宁爱林老板家的表演后,租乘2台中巴车来到仁风村仁风桥街上著名乡贤——广西桂林、北海建筑巨头宁慕亲老板新修的“蒸水宁居”豪华别墅登门恭贺新春,受到宁慕亲等的热情接待和当地村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年味。正月初四晚7点29分,车马灯演出在黄家村照常进行,深受村民群众喜爱,前来观看的群众有好几百人……在黄家村乡贤、唐志平的老同学刘海云别墅前坪进行的车马灯表演更是吸引了当地不少村民……这是他时隔多年后“重操旧业”“重拾旧梦”——拿起彩扇扮演“三花子”打岔,正式演出的一段“打课子”,即顺口溜表演,观众连连称赞!
“车马灯进城了!车马灯进城了!”正月初七下午5时许,车马灯应邀来到邵东市区时光别院、金泉华府、龙熙府邸巡演,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场丰盛的“视听盛宴”“文化大餐”,让这个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在时光别院民俗文化酒店,马灯和唐僧师徒、鲤鱼精、乌龟精、蚌壳精、白蛇精、青蛇精、许仙等传统故事形象围成一个大圈,现场人欢马叫,演绎着三国时候刘备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故事。正中间的“花子”插科打诨,分别和车子姑娘轮番逗趣,不时引发阵阵掌声笑声。正在观灯的市民孙先生兴奋地说:“小时候看到过车马灯,差不多20年没看到了。今天再次看到车马灯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兴奋,感到过年的味道又回来了。”
“车马灯,确实让这个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正月初九下午5点10分,车马灯应邀来到呷铺餐饮店、邵东国际商贸城、邵东市星沙物流园、虾湖闹美食店、金利华大酒店、七品优酒店等市区巡演。黄玉彪董事长等知名企业家知道唐志平重组车马灯团队的不易,用“邀请演出”方式默默地支持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唐志平的顺口溜:“鼓莫敲、锣暂歇,听我花子把话接。如今城市如画图,乡村一样也风流。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烧柴,洗澡水更热。安装象棋盘,农村亮堂夜。建造好别墅,开起大豪车。……”一阵阵的笑声传来,老百姓的笑脸回来了,冬日里的春风回来了,浓浓的年味回来了。
一个电话打来:“唐主席,今天晚上请你们的车马灯来黑田铺镇演出。”正月初十晚6点25分,2台大巴车驶进邵东市印刷产业园。虽然气温低下、寒风凛冽,但是演职人员热情高涨,观众欣赏激情澎湃。在锣鼓、乐器声中,“四哥哥”唱起《十月子飘》:“正月子飘是新年,妹劝情哥哥外外哟莫赌钱,奴的干哥。十个赌钱九个输,哎哟我的妹,情郎我的哥,哪个赌钱外外哟有好处啊,奴的干哥。……”
为了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的非遗,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正月十一日晚6时许,车马灯应邀来到怡卉园景区、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旺拉链厂、邵东市箱包产业协会等地巡演拜年。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书奇热情接待,安排人员放鞭炮、摆凳子、洒热茶、递香烟、上水果,迎送十分客气。一首地花鼓小调《四门滚财》、一曲花鼓戏片断《冬姑娘过渡》,将演出推向高潮。
“时隔20多年,又看到车马灯表演了,好看!”正月十二日下午5点左右,车马灯应邀来到两市塘三兴社区、益豪手袋、隆源集团、新屋农家乐、大通电力集团、龙腾工业园区等8个地方演出,为干部、老板、客商、工人、家长和学生带来欢乐、送上祝福。大家纷纷盛赞,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保护和传承下去,我们期望每年春节能够看到车马灯!

“年味”增大非遗项目,活力值暴涨。正月十四日晚6点20分,车马灯在佘田桥镇人民的热切期盼中,来到湖南隆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莲湖锁厂、邵东市诗词协会主席刘陆武家等地演出。有的群众驻立街道等候,有的百姓燃放鞭炮迎接,有的观众“追灯”不撂一场,每场观众近1000人。“花子”唐志平、宁志勋和“车子姑娘”演唱《四季花儿开》:“春季花儿开,花开是一朵来,一对儿嘤嘤的小燕子呦飞过了山来。飞过的山来看春的好,瞧见我的小乖乖。哥哎,妹哎,恩爱恩爱真恩爱,春季花儿开。……”令俊男靓女心旗摇荡。
“除夕的火,十五的灯,家家户户贺新春。龙灯狮子多热闹,敲锣打鼓闹沉沉。”正月十五日晩7点18分,在野鸡坪镇黄家村马家屋场科先生家禾场坪,唐志平组织举行了“邵东车马灯2022年‘湖湘文化进万家·传统民俗闹元宵’活动”。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在嘹亮的唢呐声中,马灯窜出的“四角定子”“8字阵”“半边月”等,热闹异常、令人神往。队伍中插诨打科、活跃场面的“罗瞎子”“波奶几”“王婆”“晚妹子”等角色,扎了许多“故事”,如《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白蛇传》一男两女三位主角,还有《文王访贤》《朱买臣卖柴》《假人背真人》等,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接。化子们、车子姑娘轮流激情演唱 《十看》《探四季》《十阳景》《三杯酒》《四季花儿开》《十月望郎》《十月怀胎》等地花鼓小调,韵味无穷。十里八乡的群众看得有滋有味,宛如品饮阵年米酒,醇美醇香。
尔后,举行了隆重的“灿灯”仪式,即“收灯”仪式。由代代相传的当地民间老艺人唐福宥主持。在“排灯”“出灯”“收灯”的科先生家的神龛前,摆上鱼、肉、鸡三牲,点燃红烛、线香、上面盖着红纸的烧纸,口念经文、振振有词,祷告先祖庇护演职人员家庭幸福、生活美好,保佑黄家村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祝愿野鸡坪镇山青水秀、蒸蒸日上,祝福邵东市崛起腾飞、物阜民丰。还摆上箕簸、占褂问仙,祈祷神灵庇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扎个草菩萨,香烟袅袅、云雾蒸腾。随后,唐福宥师傅领着车马灯队行至蒸水河蒸水桥黄家村地段处,焚烧烧纸和草菩萨,点燃鞭炮,将所有道具过火薰烟,预示着虎年的车马灯表演完美收官。在过去,先人“灿灯”时,要将4盏排灯、2匹棕马烧掉。待来年再耍时,重新扎糊排灯和编制马匹。而现在的道具在民俗乐器店和广告公司专门承制的,工艺精湛、价格较贵,就不烧掉重制了,只薰薰烟火,平安吉祥,收存保管,以待新年再派上用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0世纪80年代,本人在原邵东县龙公桥乡双兴村(后改名双井村)参加过10年的春节车马灯演出。因为我爱好文艺,一到放了寒假,家乡的老艺人何瑞、何重湘、何业大、何建雄、何建云、刘自录等就来家里叫我去学习和排练。我主要在后台吹唢呐、吹笛子、拉二胡、敲锣打鼓,偶尔也在前台饰演“三化子”“四哥哥”等角色,也举过灯、骑过马、推过车等,反正见机行事、不讲价钱、样样都干。后来,我成为了组织者和领头人。
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初八,那时一到晚上,大家齐聚在民间艺人何云集家中,80多人按分工做好各自角色准备,化妆换衣、搬上道具、点灯举灯,燃放鞭炮出发。先本村乡亲,再周边友邻,锣鼓开道,鞭炮相随,彩灯浩荡,所到之处,热闹非凡。双兴村被誉为“民俗文化之乡”,这里不但有车马灯,还有花鼓戏剧团、舞狮队、舞龙队。“鸡鸣三镇”的旮旯山村,虽说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然而父老乡亲的精神生活却是充实的。
黄家村车马灯,本为群兴村车马灯。2016年9月,黄家村、群兴村合并为黄家村,故名之。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此次活动累计演出10晚100余场,每场吸引了数百人观看,最多时有近1000名观众。正月十五上午,原定举办“邵东市2022年‘文化进万家·民俗闹元宵’活动”,其中计划
车马灯在昭阳公园展演、游园。后因加强疫情防控而临时取消,这或多或少给广大市民留下了些许遗憾。
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力量。在此次巡演活动中,唐志平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负责抓总、又担纲主演,带头饰演“打岔”的“三花子”。其夫人胡玉莲协助后勤,其儿子、儿媳和2个女儿关注点赞。其大弟唐志超是花鼓戏演员,参加戏曲表演;其二弟唐福宏,邵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每晚莅临司鼓;其小弟唐志勇从部队转业至海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担任领导职务,春节假期亲临现场指导窜马灯。四位亲兄弟、四个好家庭,都热心组织和参加耍车马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圈可点,可钦可佩!
“新岁城市和乡村,男女老少喜盈盈。车马灯队来拜年,花开富贵好光景。”在此次巡演活动中,从“装灯”“排灯”“出灯”“耍灯”“迎灯”“守灯”“追灯”“观灯”“灿灯”等,均描绘出一幅幅七彩画图。新春半个月,唐志平推动非遗活态融入百姓生活。《今日邵东》、《绿汀文萃》、新邵东·邵东新闻、红网邵东站·邵东网,邵阳新闻在线、《邵阳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湖南卫视,中国新报融媒网、新华财经网、人民网等全国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抖音号、视频号、朋友圈,几千万的点击率,刷爆了手机,唐志平成为了“网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与象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邵东非遗资源丰富而独特,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前人智慧、赓续文化薪火、增强人们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传承人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加大资金投入、挖掘文化底蕴、加强人才培养,以数字化、系统化、多元化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打好文化创意牌、非遗品牌牌、非遗与旅游融合牌,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宏伟事业。
湘中古邑:深厚的文化底蕴
邵东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5年,即西汉孝平帝元始5年,置昭阳侯国,封长沙王刘刺之子刘赏为昭阳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这里不但文物古迹“琳琅满目”,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藏盛典”。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共邵东市委、邵东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共邵东市委宣传部、邵东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邵东市文化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遵循“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实施“四项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同时,推出“五种方法”:一是收集保存。广泛进行非遗普查、挖掘工作,然后用文字、影像等方式进行收集保存,建立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二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形成从上到下的一个保护体系,将国家的政策措施传达到各级各部门,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三是认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形式,其载体是人,因此加强了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每年举办非遗项目师带徒培训班和召开非遗研讨会。四是建设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尽可能本真性地进行传承,建设生态保护区,实现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五是宣传展览展示。让非遗传承在公共场所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现,如:非遗音乐传承人登台演出、非遗技艺人现场表演制作过程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展成为团体的形式,增大了文化的传承性和影响力。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城区和乡村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展览展示活动。
推开历史大门,追溯昭阳记忆。领略民族魅力,彰显非遗风情。至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个,其中省级2个:邵东木偶戏、邵东花鼓戏;市级(邵阳市)6个:邵东傩戏、邵东扁担戏、邵东洪桥祭祀、邵东祁剧、邵东中湘刘氏武术、邵东手狮舞;县级(邵东市)13个:邵东坝上长龙、邵东车马灯、邵东毛狮舞、邵东木根雕技艺、邵东黄花菜制作技艺、邵东佘田桥豆腐制作技艺、邵东仙槎桥菜刀制作技艺、邵东仙槎桥剪刀制作技艺、邵东仙槎桥剃刀制作技艺、简家陇扎菜制作技艺、邵东太一武术、曾氏铁铺传统技艺、邵东大羊草龙。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邵阳市)5人、县级(邵东市)18人。
特色项目:璀璨的一颗明珠
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络平台了解到,车马灯原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形式,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小戏,在江西省赣南全南县、江西省赣州市各地均有流传。还有江西省抚州市“东乡车马灯”、四川省“隆昌车马灯”、山东省滕州市“官桥车马灯”等。实则最负盛名的乃以湖南花鼓戏演绎而成的“邵东车马灯”。
车马灯又叫走马灯,一支车马灯队伍全套配齐达96人,有的超过100人。车马灯由若干盏(通常36盏)上面带框罩、下面连举把的马灯组成,另加传统戏班配套。表演前有两骑马老生,后有两驾花车,由两名短衣车夫推着,车内各坐一名花旦舞花扇、唱花鼓。邵东车马灯曲调有《十打》《十送》《拜年调》《 磨豆腐》《绣麒麟》《孟姜女》《闹五更》《四门求财》《四季观花》《五更陪郎》《五更留郎》《五更子溜》《十月子飘》《十个果子》《十双鞋子》《十月探妹》《十月望郎》等。表演的主题是四季耕作和民间风俗。除走马灯窜出“九曲黄河”“滚簟子”“四角定子”“8字阵”“半边月”“大开门”等外,还有“跳加官”“捡红包”和“打课子”等段子,用锣鼓、二胡、唢呐等乐器伴奏。
邵东车马灯,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三国时候刘备率领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典故。车马灯里红脸黑脸的丑角,对应的就是关羽、张飞,“四哥哥”原型是赵云。两位“车子姑娘”,对应的是刘备二位夫人。举马灯的,对应当年打着火把的士兵。车马灯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邵东极为盛行,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民间艺人:挚诚的丰富表达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总体部署,根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的通知》精神,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让人民群众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感受浓厚的家乡年味,邵东市文化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决定在2022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让“邵东车马灯”重出江湖,再展往日之雄风。多才多艺、文韬武略、德艺双馨的唐志平,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东车马灯”代表性传承人,邵东市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邵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邵东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其诗歌、歌词发表于《诗刊》《词刊》《诗潮》《草原》《辽河》《湖南文学》《延河诗歌特刊》等文学期刊,出版文学专著《乡风四味》等。

1986年正月初八晚,唐志平到野鸡坪乡政府耍灯时,他摇着彩扇大摇大摆地上场,脱口而出:“莫敲锣、莫打鼓,听我花子讲几句。我是一个大老粗,从小冇有读过书。父母送我去读书,捉到麻怪学阉猪。如今上场来打岔,搜肠刮肚讲不出。有人笑我‘二百五’,有人骂我‘老糊涂’。马灯耍到乡政府,硬着头皮讲几句。乡政府,我清楚,里面住的是干部。年年工作搞得好,名字上了光荣簿。带领人民勤创业,帮助百姓来致富……”一溜“段子”数出来,在场的乡干部听得乐呵呵的。
然而,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随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对农耕文明接踵而至的强烈冲击,“邵东车马灯”市场急剧萎缩。随着南下打工浪潮,村子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相继离开了野鸡坪黄土坝,美丽的花旦们也已出嫁,英俊的少年郎另闯出路。由于车马灯队伍人数最低得有50人至60人以上,并且每人都得有一定的专业性,黄土坝车马灯勉强撑到了2000年不得不解散,而这也成了唐志平心头多年的伤与痛。
2022年元月6日上午,唐志平接到邵东市文化馆、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的通知,要将车马灯耍起来。他欣然应允、付诸行动,勇担责任、义不容辞,购置道具、置办行头,多方奔走,喊亲戚,找伙伴,组织了70多人的队伍,一定要让车马灯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春节生活。是月,在野鸡坪镇黄家村,为喜迎虎年新春,所有演职人员进行车马灯排练。走进新时代,车马灯已由过去的松脂灯、蜡烛灯、煤油灯换成充电灯,由过去唱戏讨彩头变成文化娱乐。一盏盏马灯、一曲曲小调、一场场小戏、一阵阵锣鼓、一次次演练、一张张笑脸,透露出幸福快乐,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巡演揽胜:心灵的香甜鸡汤
“阳春白雪”高雅,“下里巴人”怡众。“车马灯来了,这个好,这个美,这个浪,有历史、有内涵、有文化……”每到一地的“邵东车马灯”,观众驻足翘首,好评如潮。流动春晚喜乐百姓,今朝岁月鲜花正艳。正月初三晚6点18分,唐志平带领野鸡坪镇黄家村车马灯队在黄家村孝义组宁北平家浩浩荡荡出灯……当晚9点,车马灯队在完成黄家村乡贤宁爱林老板家的表演后,租乘2台中巴车来到仁风村仁风桥街上著名乡贤——广西桂林、北海建筑巨头宁慕亲老板新修的“蒸水宁居”豪华别墅登门恭贺新春,受到宁慕亲等的热情接待和当地村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年味。正月初四晚7点29分,车马灯演出在黄家村照常进行,深受村民群众喜爱,前来观看的群众有好几百人……在黄家村乡贤、唐志平的老同学刘海云别墅前坪进行的车马灯表演更是吸引了当地不少村民……这是他时隔多年后“重操旧业”“重拾旧梦”——拿起彩扇扮演“三花子”打岔,正式演出的一段“打课子”,即顺口溜表演,观众连连称赞!
“车马灯进城了!车马灯进城了!”正月初七下午5时许,车马灯应邀来到邵东市区时光别院、金泉华府、龙熙府邸巡演,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场丰盛的“视听盛宴”“文化大餐”,让这个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在时光别院民俗文化酒店,马灯和唐僧师徒、鲤鱼精、乌龟精、蚌壳精、白蛇精、青蛇精、许仙等传统故事形象围成一个大圈,现场人欢马叫,演绎着三国时候刘备麾下关羽、张飞、赵云营救甘糜二位夫人的故事。正中间的“花子”插科打诨,分别和车子姑娘轮番逗趣,不时引发阵阵掌声笑声。正在观灯的市民孙先生兴奋地说:“小时候看到过车马灯,差不多20年没看到了。今天再次看到车马灯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兴奋,感到过年的味道又回来了。”
“车马灯,确实让这个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正月初九下午5点10分,车马灯应邀来到呷铺餐饮店、邵东国际商贸城、邵东市星沙物流园、虾湖闹美食店、金利华大酒店、七品优酒店等市区巡演。黄玉彪董事长等知名企业家知道唐志平重组车马灯团队的不易,用“邀请演出”方式默默地支持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唐志平的顺口溜:“鼓莫敲、锣暂歇,听我花子把话接。如今城市如画图,乡村一样也风流。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烧柴,洗澡水更热。安装象棋盘,农村亮堂夜。建造好别墅,开起大豪车。……”一阵阵的笑声传来,老百姓的笑脸回来了,冬日里的春风回来了,浓浓的年味回来了。
一个电话打来:“唐主席,今天晚上请你们的车马灯来黑田铺镇演出。”正月初十晚6点25分,2台大巴车驶进邵东市印刷产业园。虽然气温低下、寒风凛冽,但是演职人员热情高涨,观众欣赏激情澎湃。在锣鼓、乐器声中,“四哥哥”唱起《十月子飘》:“正月子飘是新年,妹劝情哥哥外外哟莫赌钱,奴的干哥。十个赌钱九个输,哎哟我的妹,情郎我的哥,哪个赌钱外外哟有好处啊,奴的干哥。……”
为了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的非遗,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正月十一日晚6时许,车马灯应邀来到怡卉园景区、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旺拉链厂、邵东市箱包产业协会等地巡演拜年。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书奇热情接待,安排人员放鞭炮、摆凳子、洒热茶、递香烟、上水果,迎送十分客气。一首地花鼓小调《四门滚财》、一曲花鼓戏片断《冬姑娘过渡》,将演出推向高潮。
“时隔20多年,又看到车马灯表演了,好看!”正月十二日下午5点左右,车马灯应邀来到两市塘三兴社区、益豪手袋、隆源集团、新屋农家乐、大通电力集团、龙腾工业园区等8个地方演出,为干部、老板、客商、工人、家长和学生带来欢乐、送上祝福。大家纷纷盛赞,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保护和传承下去,我们期望每年春节能够看到车马灯!

“除夕的火,十五的灯,家家户户贺新春。龙灯狮子多热闹,敲锣打鼓闹沉沉。”正月十五日晩7点18分,在野鸡坪镇黄家村马家屋场科先生家禾场坪,唐志平组织举行了“邵东车马灯2022年‘湖湘文化进万家·传统民俗闹元宵’活动”。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在嘹亮的唢呐声中,马灯窜出的“四角定子”“8字阵”“半边月”等,热闹异常、令人神往。队伍中插诨打科、活跃场面的“罗瞎子”“波奶几”“王婆”“晚妹子”等角色,扎了许多“故事”,如《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白蛇传》一男两女三位主角,还有《文王访贤》《朱买臣卖柴》《假人背真人》等,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接。化子们、车子姑娘轮流激情演唱 《十看》《探四季》《十阳景》《三杯酒》《四季花儿开》《十月望郎》《十月怀胎》等地花鼓小调,韵味无穷。十里八乡的群众看得有滋有味,宛如品饮阵年米酒,醇美醇香。
尔后,举行了隆重的“灿灯”仪式,即“收灯”仪式。由代代相传的当地民间老艺人唐福宥主持。在“排灯”“出灯”“收灯”的科先生家的神龛前,摆上鱼、肉、鸡三牲,点燃红烛、线香、上面盖着红纸的烧纸,口念经文、振振有词,祷告先祖庇护演职人员家庭幸福、生活美好,保佑黄家村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祝愿野鸡坪镇山青水秀、蒸蒸日上,祝福邵东市崛起腾飞、物阜民丰。还摆上箕簸、占褂问仙,祈祷神灵庇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扎个草菩萨,香烟袅袅、云雾蒸腾。随后,唐福宥师傅领着车马灯队行至蒸水河蒸水桥黄家村地段处,焚烧烧纸和草菩萨,点燃鞭炮,将所有道具过火薰烟,预示着虎年的车马灯表演完美收官。在过去,先人“灿灯”时,要将4盏排灯、2匹棕马烧掉。待来年再耍时,重新扎糊排灯和编制马匹。而现在的道具在民俗乐器店和广告公司专门承制的,工艺精湛、价格较贵,就不烧掉重制了,只薰薰烟火,平安吉祥,收存保管,以待新年再派上用场。
流金岁月:满腔的火热情怀
车马灯,曾经是一代代邵东人的美好记忆。今年春节,车马灯重出江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凸显了非遗旺盛的生命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0世纪80年代,本人在原邵东县龙公桥乡双兴村(后改名双井村)参加过10年的春节车马灯演出。因为我爱好文艺,一到放了寒假,家乡的老艺人何瑞、何重湘、何业大、何建雄、何建云、刘自录等就来家里叫我去学习和排练。我主要在后台吹唢呐、吹笛子、拉二胡、敲锣打鼓,偶尔也在前台饰演“三化子”“四哥哥”等角色,也举过灯、骑过马、推过车等,反正见机行事、不讲价钱、样样都干。后来,我成为了组织者和领头人。
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初八,那时一到晚上,大家齐聚在民间艺人何云集家中,80多人按分工做好各自角色准备,化妆换衣、搬上道具、点灯举灯,燃放鞭炮出发。先本村乡亲,再周边友邻,锣鼓开道,鞭炮相随,彩灯浩荡,所到之处,热闹非凡。双兴村被誉为“民俗文化之乡”,这里不但有车马灯,还有花鼓戏剧团、舞狮队、舞龙队。“鸡鸣三镇”的旮旯山村,虽说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然而父老乡亲的精神生活却是充实的。
、

在家乡,我还辅导刘吉梅、何发安、杨祥春、杨高明等吹呐、拉二胡。我参加工作后,每逢春节,回到家乡还助力帮忙。直至1995年年底,车马灯等民俗文化活动都“颗粒归仓”了,才依依不舍、收心作罢。2016年5月,双井村、小寺村、檀木村合并为檀木村。2021年“宝庆群艺汇”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邵东市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社区(村)活动在市区西苑广场举行,在观看演出现场,邂逅老乡刘玉早、刘向云,他们说,2022年春节又要将车马灯耍起来。然而结果不得而知。此次,我参与和观看黄家村车马灯,现在又有幸有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毋庸置疑勾起了我诸多美好的回忆,令人难以忘怀……
黄家村车马灯,本为群兴村车马灯。2016年9月,黄家村、群兴村合并为黄家村,故名之。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此次活动累计演出10晚100余场,每场吸引了数百人观看,最多时有近1000名观众。正月十五上午,原定举办“邵东市2022年‘文化进万家·民俗闹元宵’活动”,其中计划
车马灯在昭阳公园展演、游园。后因加强疫情防控而临时取消,这或多或少给广大市民留下了些许遗憾。
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力量。在此次巡演活动中,唐志平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负责抓总、又担纲主演,带头饰演“打岔”的“三花子”。其夫人胡玉莲协助后勤,其儿子、儿媳和2个女儿关注点赞。其大弟唐志超是花鼓戏演员,参加戏曲表演;其二弟唐福宏,邵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每晚莅临司鼓;其小弟唐志勇从部队转业至海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担任领导职务,春节假期亲临现场指导窜马灯。四位亲兄弟、四个好家庭,都热心组织和参加耍车马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圈可点,可钦可佩!
“新岁城市和乡村,男女老少喜盈盈。车马灯队来拜年,花开富贵好光景。”在此次巡演活动中,从“装灯”“排灯”“出灯”“耍灯”“迎灯”“守灯”“追灯”“观灯”“灿灯”等,均描绘出一幅幅七彩画图。新春半个月,唐志平推动非遗活态融入百姓生活。《今日邵东》、《绿汀文萃》、新邵东·邵东新闻、红网邵东站·邵东网,邵阳新闻在线、《邵阳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湖南卫视,中国新报融媒网、新华财经网、人民网等全国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抖音号、视频号、朋友圈,几千万的点击率,刷爆了手机,唐志平成为了“网红”。

上一篇:邵东车马灯:生龙活虎展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