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车马灯简介
邵东车马灯简介
邵东车马灯历史悠久,起源于清代中期,迄今有170多年历史。融入当地的传统花鼓调,逐步发展成为流行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车马灯”。在野鸡坪镇、佘田桥镇、简家龙镇等地流传,
表演的主要道具有:二盏宫灯、二盏扁灯、两匹马、两辆车、两把扇子以及各类人物佩戴的服装、头饰,用竹、木扎架,彩色纸、绸布为材料,根据角色的形象糊制而成。
“车马灯”表演者数十人,前后由宫灯、扁灯、马、车、车夫为次序,依次相随。二宫灯由两家丁各撑一个,二扁灯由两个丫环各持一盏,马分枣红、黄色二种,由宰相、公子各配骑一匹,二车由小姐、小姐的心腹丫环(二女旦)配坐,尾随两车夫(二丑角)。各表演者头饰、服装皆按唐朝官员、小姐、丫环装饰佩戴。
“车马灯”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邵东极为盛行,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015年5月被邵东市人民政府列入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邵东车马灯历史悠久,起源于清代中期,迄今有170多年历史。融入当地的传统花鼓调,逐步发展成为流行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车马灯”。在野鸡坪镇、佘田桥镇、简家龙镇等地流传,
表演的主要道具有:二盏宫灯、二盏扁灯、两匹马、两辆车、两把扇子以及各类人物佩戴的服装、头饰,用竹、木扎架,彩色纸、绸布为材料,根据角色的形象糊制而成。
“车马灯”表演者数十人,前后由宫灯、扁灯、马、车、车夫为次序,依次相随。二宫灯由两家丁各撑一个,二扁灯由两个丫环各持一盏,马分枣红、黄色二种,由宰相、公子各配骑一匹,二车由小姐、小姐的心腹丫环(二女旦)配坐,尾随两车夫(二丑角)。各表演者头饰、服装皆按唐朝官员、小姐、丫环装饰佩戴。
“车马灯”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邵东极为盛行,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2015年5月被邵东市人民政府列入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一篇: 邵东手狮舞简介
下一篇:非遗保护需要民众广泛参与